以“数字活力”赋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工作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基础,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的必由途径。
数字校园的建设让数字化交互、网络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成为常态。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要求“以数据为驱动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教育管理数字化水平,推动教育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学校始终把教育数字化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文件精神和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总体部署,依据《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指南》等文件要求,以丰富拓展智慧教学应用场景—扩大优质资源供给—赋能教学与评价改革—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综合治理能力为主线,实施“五大工程”,实现“五个提升”,以“数字活力”助推教育变革,多措并举支撑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图1 “五大工程”助推数字化转型
二、工作举措
(一)实施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工程
1.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提升信息化规划决策力
通过设置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定期召开信息化专题会议,讨论信息化规划及重大事项,全面提升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力,统筹规范开展学校数字校园建设。
2.完善机制体制建设,健全信息化制度规范
完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应用考核管理办法》《信息化教学管理办法》等信息化建设和资源建设规章制度,从建设、验收、经费等方面给予信息化项目和教学资源建设全面支持。
3.建立健全培训体系,提高数字化队伍水平
组建由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牵头,各单位(部门)参与的信息化专业队伍,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形式、重实效的培养培训体系,考取信息化相关国家资格等级证书,构建校园基础设施运维服务体系,开展运维社会化服务。
4.优化绩效评估体系,促进信息化持续发展
结合教育部和河南省信息化评估要求,构建数据驱动、产出导向的绩效评估体系;将评价结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形成基于评估的绩效反馈与建设改进机制,实现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可持续、良性发展。
(二)实施信息化基础设施优化工程
1.夯实基础,建设四网融合校园
加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校园网主干网络带宽,持续进行全光网改造,实现全部房间光纤入室;做好网络基础设施保障及运维,促进形成校园有线、无线、物联网和5G双域网络四网融合,推广IPV6的应用;构建智慧校园的技术支撑体系,实现多校区网络高速互联互通。
2.应用驱动,打造智慧教学环境
规模化建设打造一批智慧教室、电子班牌、数字孪生实训基地、技能图书馆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一批虚拟仿真综合实训示范中心,营造沉浸式在线学习氛围,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网络化、智慧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3.扎实推进,优化绿色平安校园
完善学校智慧消防系统,增加安防监控系统的覆盖范围。建设节约型校园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的数字化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和智能调控,降低能耗和资源浪费,推动校园绿色发展。
4.加强保障,做好网络安全防护
持续推进软件正版化和数据异地备份工作,保障应用系统及数据安全;建设AI舆情监测平台,定期开展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网络攻防演练,扩容升级网络安全设备,提高网络威胁感知、应急处置以及风险化解能力。
(三)实施师生数字化素养培育工程
1.多方协同,全面提升学生数字化能力
以学生数字化素养提升为核心,开设系列数字化基础和选修课程,构建分类培养、形式多样的数字能力培育课程体系;推进协同育人,从校园生活、课程教学、实验实训和岗位实习等多方面开展数字能力应用,形成开放协同的数字能力培育生态;坚持多元评价,利用数字技术生成学生成长数字画像,强化自我计划、调节、评价能力,全面提升学生数字化能力。
2.多措并举,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依据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修订完善《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统筹规划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开展数字化教学能力比赛,形成以赛促教的教学能力提升氛围;组织教师申报各类信息化优秀成果奖,扩大数字化支持教学活动优秀案例推广应用。常态化开展信息化素养考评,支持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师数字能力评价,全面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
(四)实施教育教学数字化赋能工程
1.产教融合,强化数字化人才培养
学校紧随产业升级和数字技术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立德树人,强化专业与数字化人才需求相对接,结合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中数字化岗位要求,实现专业数字化改造和动态调整,贯通数字化人才培养。
2.创新应用,推进教学过程数字化
持续用好网络教学平台,以数字技术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新模式,开发智能学伴等新应用,为学生提供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借助AR/VR等技术,促进虚拟仿真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有效解决实训教学的“三高三难”问题;依托河南省职业院校实习备案管理平台和工学云实习管理系统“双平台”,实现岗位实习的动态跟踪、指导与评价。
3.内外协同,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
采用“优采-自研-共建”模式,聚集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加强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引进优质的数字化课程,教师自研自建精品课程资源,校企共同开发数字教材、共建优质教学资源。
4.数据驱动,助推教学管理与评价
依托质量管理平台,将数字素养和能力融入教学评价,跟踪教与学的状态,实现数字化多元化教学评价;依托职业技能等级管理平台,完成证书管理与考试相关工作,助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五)实施管理服务数字化创新工程
1.数字赋能,推动学校管理模式创新
组建学校数字化转型的专门团队,做好顶层设计,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学校领导的组织变革领导力;调整业务流程,完善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配套制度建设;推进教务、财务、资产管理平台升级,赋能管理模式创新,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
2.改善服务,提升师生数字化应用体验
持续完善一网通办服务流程,80%以上事务实现网上办理,提升服务师生能力。扩建超融合平台,为师生打造集智慧化数字化服务模式体验的数字校。
3.强化应用,提升学校数字化治理能力
完善校本数据中心支撑,强化分析应用,提升学校数字化治理水平。健全数据管理与应用等制度规范,推动数据使用合约合规、绿色安全;强化数据服务与应用,促进日交换数据量逐步提升,从师生发展、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生源与就业状态等维度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分析,辅助学校现代化管理与决策。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供给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学校资源建设和供给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建成1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5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教育部公布的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名单,学校11门课程成功入选,课程认定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二)数字化赋能教学改革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学校与爱课程、超星泛雅、智慧职教等在线学习平台合作搭建的开放共享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课程总数达到3651门,用户已到50688人,日常在线人数保持在5000人左右,有力推进了学校教学资源建设、人才培养、“三教”改革和课堂革命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2022年获得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称号,是全国入选的9所高职院校之一。
(三)智慧化教学场景拓展能力得到广泛提升
学校依托河南省项目库项目申报和论证体系,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教学信息化项目建设,学校智慧教室总数达到30间,虚拟仿真实训室达到19个,智慧融合云平台接入计算机和大型仪器设备终端2360个;更新了教务管理系统,完善了学校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推进校园网IPV6普及及应用,加大力度推广正版软件采购和应用。学校“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入选省级虚仿基地项目3个。2022年学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赋能专创融合典型案例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虚拟仿真资源征集典型案例。
(四)师生工作学习数字化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依托诊改系统中学生发展中心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实施实时监控,通过科学规划专业预警参数指标,合理设置预警阈值,对学生发展大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并进行发展预警,学生知识和技能得到全面提升。依托诊改系统中教师发展中心,从教学管理、科研服务、学生管理等多个维度对教师进行相对科学的画像和评价,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五)数字化支持学校管理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1.治理创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在数字化治理领域的创新与实践,为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先后荣获了全国高职院校“实习管理50强”“治理能力50强”,连续两年荣登《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四大榜单”,推动学校高质量跨越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图6 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2.信息化综合管理与顶层设计得到强化
通过构建“数据赋能+多元共治+技术善治”的治理路径,信息化政策指导与制度建设得到强化,发布《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制定“十四五”信息化专项规划,结合信息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紧密围绕“数字校园”建设目标,以数字化建设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图7 数字化治理综合管理平台
3.流程信息化,让服务更高
“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路”,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数字化校园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通过0A信息系统,集成上线公文流转、事务通知等120多个常规业务流程,实现学校、部门、个人三级数据管理。
图8 网上办事大厅
4.校内各类数据的共享共用,让工作更有效
学校数据资产初具规模,集成了覆盖 14个业务部门、28个校内校务办公信息化系统,最终形成28个业务集市的数据资产表,推动校内各类数据的共享共用,使校园所有信息数据呈现在一张图上,实现一键式操作、一站式服务。
图9 校内数据资产共享共用
5.建立联动机制,系统对接智慧大脑中台数据
作为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学校依据《全国职业教育智慧大脑院校中台高职数据标准及接口规范(试行)》,数据对接建设成果卓著,荣获2022年河南省信息化标杆学校荣誉。目前学校已完成85张表的数据对接工作,上报数据量600余万条。学校从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一致性、唯一性和有效性六个方面,开展全面数据质量的监控,持续高质量与教育部智慧大脑中台开展数据交互。
图10 智慧大脑数据对接展示大屏
图11 智慧大脑对接情况
四、工作经验
近年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大机遇,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改革。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三统一、四坚持”的工作机制,即:“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坚持对标规范、突出重点,坚持顶层设计、分步实施,坚持需求导向,强化绩效,坚持统管统服、分工协作”。构建了国家、省、校数字资源建设和教学应用管理体系,“选、建、用、管”相结合系统化推进资源建设,全面建设、梯次推进,选好优质课程;全员参与、协同创新,建好结构化团队;对接标准、要素引领,建好课程资源;以生为本、内外结合,用好在线课程;完善制度,健全保障,管好在线课程。学校在数字化转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部分教师对数字化治理的理解不够深入、数字化治理对管理策略的影响不够大以及信息化的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等。
学校将以创新应用为抓手,纵深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着力差异化的教、个性化的学、科学化的管、智能化的评、虚拟化的研,以服务为导向,以数据治理为驱动,提高数据决策适应性,让专业设置更对口、教育内容更同步、人才培养更适用;提高数据开放性,让数字资源面向更广大的社会公众开发使用;提升创新性,强化数据决策思维,让教育评价改革更深入,建成智能化教、研、管、控、服务和决策一体化的数字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