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协会

融合 • 开放 • 协作 • 共享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专业能力结构重塑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一、工作背景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以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促使教育领域不断突破现状以寻求新发展,教师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其专业能力结构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关乎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效开展与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以及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的发布使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教师突破传统专业能力结构的“藩篱”,重塑自身专业能力结构,提升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应对充满复杂性、不确定性、易变性的数字化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适应未来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专业能力结构重塑拟解决以下问题:

1.教师角色危机问题。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教师的功能角色和素质能力带来冲击。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的知识性教学角色逐渐隐退,如教师不能完成角色的升级转型,不仅无法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还将面临“角色失业之困”。

2.教师课程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停留在以“教”为中心的层面,缺乏对学生个体心智成长和知识结构状况的关注。未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具备以学生个体为主组织课程资源、利用智能技术精准有效开展教学的能力。

3.教师人机协同能力。学校教师课程教学以多媒体应用为主,缺乏智慧教学技术应用能力,未来教师要具备充分理解和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构建人与机器协同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

4.教师自我发展能力。学校教师个人发展多是各自为战,缺乏团队交流和协作,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

二、工作举措

进入新时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对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对教师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进行了要求和规范:一是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数字素养与应用能力,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每个学习者的学习发展变化;二是具备面向数字化学习的规划设计能力,能够进行在线教学、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混合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的能力,对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干预,实施即时提问、有效互动以及多元智能评价;三是具备构建网络交互式学习共同体的能力,教师未来提供的学习模式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交互,而是师生共同组成的探究式共同体,能够围绕真实问题与情况开展参与式、协作式和研究性的学习,并且通过有效的技术构建多元交互网络,重构教学形态和模式。

为此,学校积极推动建立教师专业能力结构重塑“测-培-促-评”一体化的良性循环模式。

 

微信

 

(一)强化实施保障,着力提升项目实施质效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将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和教师专业能力结构重塑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保障举措。学校健全党委和董事会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搭建学校、学院、教师个人三级联动的组织体系,围绕数字化时代教师专业能力结构重塑的核心任务,明确工作目标与措施,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统筹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加强部门协作。注重学校各职能部门间协调合作。建立教师中心、组织、教务、科研、规划发展、信息化、督导等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在全校范围内统一筹划、协调、管理,充分发挥各单位的自主能动性,一体推进教师专业能力结构重塑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创新、督查指导落实等工作。

3.加强经费保障。学校将教师专业能力结构重塑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予以支持,保障经费投入,保障政策落实。同时,加强相关投入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规范经费使用,提高经费使用成效。

4.强化督导考核。把教师专业能力结构重塑纳入学校整体发展、应用型建设和教学科研评估范围,作为各级单位和教师个人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纳入院系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测-培-促-评”,推动教师专业能力结构重塑良性循环

“测”是指学校教务处通过对学校教师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形式、课堂设计、学业测评、自身专业发展等情况进行调研、评估,客观、真实的了解学校教师数字素养的真实面貌。我校教师多为青年教师,数字化意识和敏感性较高,对于数字化教育接受度、认可度比较高,对于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很大的热情,但在知识技能、技术应用和专业发展等方面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培”是指学校人力资源部(教师中心)根据教师数字素养的情况,在教师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中,有针对性的将教师数字化教育纳入其中。通过开办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提升研修班、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与教师发展培训讲座、国家智慧平台学习研讨等活动帮助教师在教育培训中提升数字化教学的能动性,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鼓励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通过开展雨课堂一体化平台智慧教学培训、BOPPPS有效教学模式培训等帮助教师学会数字技术的运作原理,掌握使用数字技术进行课程设计、学生测评等工作,要求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持续使用,不断增强教师信息化素养和课程建设能力,促进课程和教学质量同步提升。

 

培训7

图1 教师培训

“促”是指根据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需求,为学校教师搭建数字化教育平台。学校建设公共智慧教室、智能化教学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融合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等,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智慧教学环境。鼓励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加入全国和校本优质数字课程资源,帮助学生精准搜索相关知识点,开展课前预习和自我水平测试,利用线上优质数字课程资源打造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泛在化、开放式学习环境。学校根据发展战略需要鼓励教师开展数字教育研究,积极探索虚拟教研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混合式课程建设、智能助教等,学校发布《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揭榜挂帅制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鼓励教师团队合作、校企合作,补齐研究短板。

“评”是指根据学校获批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项目《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改革》的改革要求,结合学校教师上课达标考核活动和专家督导听课,全方位、多维度对学校教师专业能力结构进测评。学校常态化开展教师上课达标考核活动,考核评价体系根据社会人才需求以及学校发展定位及时进行调整。考核通过审核材料、实验(实践)考核、课程综述、理论讲课四个阶段要求教师展示教案、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测评方式、电子课程资源使用情况等材料,由专家评审;学校安排返聘教授进课堂,进行听课指导,帮助教师调整改进教学内容、优化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育教学比赛IMG_256

16935287324考核307IMG_256

图2 教师考核现场

(三)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项目高效运转

学校积极落实项目管理主体责任。学校成立教师专业能力结构重塑工作小组,小组内由学校主管人事副校长作为总负责人,有建设任务的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二级学院第一负责人参与进工作小组,制定总体发展规划,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各二级学院作为落实项目的主要责任主体,其可根据学院专业特点和教师专业能力结构重塑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重塑计划,并采取措施确保计划顺利进行。此外,学校从实际出发,积极健全教育数字化各项管理制度,各专用教室、智慧教室、实训中心基本上做到了制度上墙、专人负责。学校定期对所有设备进行检修,保障课堂教学正常、有序进行。

三、工作成效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数字化技术在学校进行推广,学校教研环境和教师专业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一)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教研环境明显改善

学校为构建育人新生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完成了校园5G网络的全覆盖。学校建立智慧教室155间;建立理工类、经管类、传媒艺术类、护理类、人文类实训室128间。学校智慧教室与各类实训室均面向全体教师开放,为教师教学、研讨提供良好的环境。

5V3A8520智慧录播室

图3 智慧教室

106fe1f065641669764dbb9be2576af

C0421.00_00_56_40.Still003(1)

图4 实训室

(二)教师教学理念升级,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教育数字化转型技术意向性促使教师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模式逐渐被认可并在学校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学校教师通过对BOPPPS有效教学模式、在线课堂、翻转课堂的学习,革新教学方式,围绕学生学习目标进行课堂设计,组织学生课堂思考、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客观、准确的学习评价,努力实现差异化的“教”和个性化的“学”。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智慧教学平台在学校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占比达到90%以上,青年教师基本上能利用百度文心一言、讯飞星火认知、智影等人工智能和在线教育平台等资源制作、分享在线教学资源,人机协同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插上腾飞的翅膀。

 

_P4A6251(1)DSC01649(1)

图5 教学课堂

(三)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自身发展后劲十足

学校围绕教师专业能力结构重塑的重点任务,推动教师教研能力发展,学校教师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项;获省级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省级优质网络思政课(微视频)一等奖3人、二等奖1人。我校申报的《中小企业低碳节能运营决策虚拟仿真项目》获批河南省第二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列项目,我校参与的河南省基础与临床护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级第二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22年,我校获批河南省乡村振兴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传播学院“开封市数字文化传播重点实验室”、经济学院和乡村振兴大数据研究院的“开封市乡村振兴大数据开发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商学院“开封市文旅大数据规划与应用工程技术中心”获批开封市科研平台机构建设并通过验收。2023年,我校成功获批开封市1个重点实验室和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证书11证书3

img15

图6 获奖展示(部分)

f0b65b1d6fa0424e626456b475278cdd1a1bd8b1227e315bd6ee08f9c1aadd

图7 科研平台获批情况(部分)

 

四.       工作经验

(一)具体经验

1.统一思想,多方合力。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教师专业能力结构重塑工作,涉及部门能协调合作,二级学院计划得当,教师积极响应,多方聚力下开展各项工作,保障项目平稳、有序的实施。

2.立足实际,教师为本。我校转设以来,将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测-培-促-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着眼于教师未来,突出教师主体地位,将培养智慧教育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重要任务去完成。

3.加强督导,科学评价。学校开展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改革,通过教师上课达标考核活动、教学督导全方位、多维度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开展评价,为教师专业能力结构重塑提供更加科学、客观、全面的支撑。

(二)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是进一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持续升级有助于师生信息化能力提升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打造智慧服务体系,升级教师发展平台,为教师岗位晋升评审做好基础数据保障,为教师谋划个人发展路径提供决策参考;逐步将学校信息化的建设成果融入党政建设、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水平的升级。

二是对专业研修、培训学习等教师数字化教育进行再设计。学校不断挖掘并为教师提供数字技术支持下教学模式重构的优秀教学案例,重点为教师展示教学模式设计示范、活动示范、策略示范、工具示范等等,让教师形成对数字化教学、数字技术支持下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具象化认知。

三是搭建校际合作交流平台,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加强院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持续推进数字化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实现教育资源互补;组织引导教师参与建立虚拟教研室,加强与校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扎实推进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