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协会

融合 • 开放 • 协作 • 共享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原区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

郑州市中原区教育局

 

一、工作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既是对数字时代人才需求的战略应答,也是我国加快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十八大以来,中原区实施品质教育战略,进入“十四五”,中原区教育工作围绕“新时代中原教育更加出彩” 愿景,聚焦“建设高质量区域教育体系”目标,以全面深化实施品质教育为主线,打好“教师素养提升、教育专家引领、教育集团化发展、教育综合改革、 教育品牌打造”五张牌,强力打造“学在中原” 教育品牌,各项工作蹄疾步稳,成效显著。

通过基层调研、问卷调查和观课走访等方式,我们发现中原基础教育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如:教师备课负担有待减轻,教学设计质量有待提高,教研流程需要优化;课堂教学形态亟待丰富,教学效能需要提升;学生作业有待减负增效,学生发展需要个性化经验提供;与此而来的数字时代,教学管理流程的优化以及师生数字素养的提升等。

二、工作举措

针对中原区中小学教学发展情况,制定了“聚焦‘学程’数字化,打造有‘智慧’的品质教育”数字化教学新生态目标,以建立项目引领模型为核心,教学变革为牵引,教师专业发展与数字赋能为行动,环境与管理流程优化为保障,开展数字化转型行动。

1.项目引领:创新实施项目引入与集团化办学科学融合机制

通过建立本辖区遴选标准,学科试点、逐层逐步分期推进的原则,在中原区遴选中小学开展数字化教学探索。2022年3月,郑州市第七十三中学、郑州外国语小学开启数字化应用探索。在前期探索应用过程中,两所学校均以英语学科为试点,构建特色校本资源体系,打造基于数字化应用的英语互动课堂;后期逐步拓展为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应用新格局。

2023年12月中原区教育局结合区域内各校办学实际及所取得的数字化典型案例,在两所先行试验校的基础上,遴选出中原区淮河路小学、中原区澜景小学、中原区育红小学、郑州市第七十中学、郑州市第八十中学、郑州市第九十中学组建智慧学习项目集团,推动区域内部教育数字化应用探索。

中原区教育局在引入项目时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采用政府采购服务,所有涉及的资源与终端均由政府出资,家长学生免费使用。根据区域发展特点和需求,结合本项目的推进需求,引进技术先进、拓展性强的数字化教学系统,迭代建设一套适合中原教育,切合中原教育发展需求的智能应用平台。

中原区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以学科学习规律为核心,建设智慧教学支撑体系,构建共享资源广场、校本资源中心、教学应用中心、数据分析中心、运维管理中心五大板块。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迭代开发与运营SaaS平台,赋能学校开展教育教学信息化业务,基于大数据推进因类分层、个性化教学,逐步落实因材施教;帮助学校提高教学的效益与品质,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高要求。

2.建设数字基础资源托底,拓展校本发展特色

数字资源体系建设以“优质公共资源引进、校本资源建设、联盟校共创共享”为推进原则,第一步是充分发挥公共资源、共享资源的效能,比如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共享资源,可以帮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引用、修改与创新;第二步,结合学校校情学情,开发校本资源;同时,推动资源在联盟校之间的共建共享,不断优化。体现如下:

(1)大单元教学短视频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以数学学科为例,郑州外国语小学对小学数与代数模块相似单元进行分析,开展视频资源建设,实现课堂翻转,提升教学效率。

(2)学程包资源提升学习效能,以英语学科为例,第七十三中学开展“一单元一任务,一任务一体验,一体验一学程”,在预习、备课、教学、评测多场景下建设学程包开展精准化教研与教学。

3.教学新样态探索与教学效能提升

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 以教师为中心” ,评价单一等不足,在数字化学程课堂新样态中,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在重点单元教学中进行尝试,通过课堂切片 ,采用智慧学件学习,提升学生参与深度和增加参与时间,并且记录了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通过视频、数据反馈,教师可做到关怀全体、关照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传授式课堂,走向互动式、探究式、协作式的课堂。

4.教师专业发展与培养机制创新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要求调研,发现中原区教师的数字化发展需求,包含了教师对数字化平台与系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操作掌握;课堂应用与数字化策略;教师对课堂数据的分析与利用,建立数据模型以及策略调整;独立主持或参与数字教研活动。围绕教师的需求,以项目推进为杠杆,通过项目培训、实践应用、课题研究、专家指导来提升教师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体现如下:

(1)数字教研机制

2022年12月,邀请技术工程师通过线上对各校种子教师进行“平台应用实践系列”和“课堂教学变革与实践系列”培训共6次,覆盖约300余人次。

 

img1

 

(2)豫沪两地教研机制

①线下跟岗学习

2022年3月1-5日开展赴沪跟岗培训,两所试验校共5名种子教师赴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闸北田家炳小学进行为期一周跟岗学习。

2023年4月10-14日,第二批赴沪跟岗培训,从项目试验校中选取30人赴上海金山实验中学、闸北田家炳小学进行跟岗学习。

 

郑外小

73中

2022.3种子教师赴沪跟岗学习

 

微信图片_20230423105039

img4

2023.3种子教师赴沪跟岗学习

 

②线上学习

2022年11月区教育局项目主管部门领导及项目实验校种子教师一同线上参与上海市金山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

 

系列活动封面

2022.11上海市金山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

 

2022年12月6日下午,中原区教育局项目主管部门领导及项目实验校种子教师一同线上参与上海市虹口区数字化教学展示汇报活动。

 

虹口区封面

刘京海.webp

 2022.12上海市虹口区数字化教学展示汇报活动

 

(3)联合教研机制

试验校联合教研,以听评课、案例交的形式定期开展。

 

img9

 

张海波

2022.10.14张海波专题报告

 

郑外小

2023.8.11郑州外国语小学平台应用汇报

 

淮河

 

2023.8.16郑州市中原区淮河路小学平台应用汇报

 

(4)专家定期进校指导机制

建立专家进校机制。每月邀请专家分别到各项目试验校进行进校指导,开展课例交流和教学研讨,指导项目推进。

img13

 

(5)技术培训机制

2022年5月至2023年9月,各学校邀请技术工程师对本校教师开展平台应用培训31场,覆盖培训人次近千人,进一步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

 

 

微信图片_20230831083539

2023.3.6郑州市中原区育红小学培训

 

微信图片_20230403165649

2023.3.24 郑州市中原区淮河路小学培训

 

澜景培训

2023.03.09 中原区澜景小学培训

 

2023.08.28 郑州外国语小学培训

 

73中

2022.09.15 郑州市第七十三中学培训

 

70中

2022.07.05 郑州市第七十中学培训

 

80中

2023.08.18 郑州市第八十中学培训

 

90中

2023.08.28 郑州市第九十中学培训

 

5.形成环境保障机制。

(1)为保障项目顺利开展,率先对家长开展宣传教育,充分认识到教学数字化转型是教育强国、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

(2)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提升教师应用的积极性,发展数字化教学能力。

(3)保障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不断提升在教育经费中的占比。

 

img23

 

6.管理与组织流程保障

区内实行项目管理与组织流程保障,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对数字化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把控,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1)数字化试点工作组牵引机制,由中原区教育局主要领导任组长,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制定数字化试点工作计划和时间表。(2)部门协作机制,以数字化学程项目为抓手,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协作机制,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确保数字化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比如:专家定期到校巡访时,局里相关主管部门到校一同指导。

三、工作成效

通过一年的项目式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实施,中原区教育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资源建设尊重学科规律与应用规律;2.数字技术助推教学方式变革:3.数字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4.区域试点经验逐步推广。

1.数字资源建设尊重学科规律与应用规律

截至2023年9月23日应用数据取得成效如下:

 

1695488124084

项目试验校应用数据表

 

img25

郑州外国语小学

 

img26

郑州市中原区淮河路小学

 

img27

郑州市中原区澜景小学

 

img28

郑州市中原区育红小学

 

img29

郑州市第七十三中学

 

img30

郑州市第七十中学

 

img31

郑州市第八十中学

 

img32

郑州市第九十中学

 

2.数字技术助推教学方式变革

(1)精准教

①教学中以减少教师传授时间,增加学生活动来丰富教学样态。

②平台技术可协助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效,并提供针对性教学策略支持;关注学生课堂生成资源,即时反馈与分析,实现数据赋能下的学生活动转型。

③教学中教师能够借助数据进行教学过程诊断与评估,差异化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

(2)精准学

①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如体验、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游戏闯关等。

②学生作业个性化,智能算法实现学生个性学。

③聚焦学科素养学习工具,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再造,尊重学习规律。

3.数字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跨时空数字教研、跟岗学习、专家进校指导等多种活动,在实践中帮助教师掌握数字知识与技能,将数字工具运用课程实施中,具有数据意识和多元评价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郑州外国语小学《以“智”教与“慧”学开辟教学新样态》、澜景小学《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质量的策略》获得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国家级荣誉;郑州七十三中学《在校园中健康成长-走进戏曲,走进戏画》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一等奖;《应用数字化课程资源提升学科育人效果的案例研究—以郑州市第七十三中学英语学科为例》在《教育信息化论坛》2023年8月刊(总第148期)发表;这些项目学校也在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4.区域试点经验逐步推广。

中原区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区外“取经”,区内分享,力争实现规模效益和区内资源均衡,提升办学满意度及社会影响力。河南教育宣传网、大象新闻、网易等国内知名媒体报道此次实验开展情况。

 

img33

img34

img35

 

四、工作经验

(一)可参考具体经验

1.跨部门协作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在推进数字化试点工作时,必须完善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2.数字资源的建设策略。

(1)在资源内容上,需考虑国家课标要求、教师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学习规律。需结合学生发展和不同学生学习方式的需求进行建设:针对记忆性学习,建设多样化的题库和微视频,初步实现教的个别化;针对理解性学习,实行以学为主的方式,需建设有过程、有体验、支持学生自主建构的互动学习资源,可实现学的个性化;针对问题解决的实践性学习,建设主题型资源,激发探究精神。

(2)在建设方式上,以“用好公共资源、依托共享资源、建设校本资源”为路径,进行筛选、梳理,为学校的信息化应用提供基础应用保障,引进资源开发工具和开发服务,选取试点学科、试点年级,推动区本、校本资源建设与共享应用体系的构建,丰富学校资源内容,推进教育教学变革。

(3)区域由点带面的推进模式。

积极促成科研力量融合,推动校际资源共建共享、教师协同教研等,促进经验交流分享与共同提升。依托集团成员校、结对学校协作,实现教师交流与合作、校内外企事业的合作,从而促使科研水平提升。

通过精品案例梳理、课题成果转化、活动展示等形式梳理项目成果,推动成果的展示与推广,提高教师研究积极性、案例积累与产出。提供展示平台,促进成果分享与校际交流,凸显中原区高品质教育,提升中原区教育影响力。

(二)不足之处

1.社会面(家长)对数字化技术的认知度还有待提高、大部分教师的数字化素养还需进一步提升等。

2.网络现状不足以支撑大普及应用。

3.试验学科少,试验学校少,资源建设队伍人员不足,校本化资源库有待丰富、完善、迭代。

(三)下一步改进举措

1.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家长的信息素养,充分认识到教学数字化转型是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是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

2.共享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加强校本资源开发。

3.进一步扩大试验规模,增加试验学科数量、试验学校数量。

4.加强教学应用实践,推进常态化应用,开展项目专题攻关研究,变革教学方式。教学中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把抽象问题具象化、思维可视化、思维过程外显化来突破难点;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把教学内容主题化、情境化、生活化、结构化、步骤化、程序化来助力学生答疑解惑。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支持指向每个人的个性化学习。每个人的学程定制化,可以实现个体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无时空限制的学习。

5.做好均衡发展、全面推广,推进全区域的教育数字化转型。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