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协会

融合 • 开放 • 协作 • 共享

数字技术赋能小规模学校全面发展

信阳市贤山小学

 

一、工作背景

信阳市贤山小学地处河南省信阳市南湾湖畔贤山脚下,在校学生97人,单轨教学班6个,是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学校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自然成长,自在学习,自由绽放”的办学理念,打造了“小而美,美而精”的花园式特色乡村学校。

 

img1

校园航拍1

 

img2

校园航拍2

 

学校受地理位置影响学生人数少,办学条件薄弱,课后服务经费不足、优质资源不足家长对学生的关注监管不足。特别体音美等小学科专任教师严重缺乏成了学校的发展瓶颈

 

img3

学校大门

 

贤山小学依据学校现状,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创新应用技术赋能教育,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转变教育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深度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多样的信息化手段,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且行且思,解决了因专任教师不足和资源匮乏导致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让学生都能享受到多样的特色课程全面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特色之路。

 

img4

教学楼

 

二、工作举措

为缩小城乡差距,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校内部挖潜、外部借力,创造条件、创新技术,依托多样的信息化资源,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齐发力、课上课后同精彩。

(一)多方协同、整校推进

1、政府、社会协同发力建设智慧校园。建有乡村少年宫、VR虚拟现实体验馆、乐高教室、食育工坊、蒲公英电子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科技创新实验室。学校信息化硬件得到提升,实现跨越发展。

 

img5

乐高教室

 

2、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整校推进,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全校教师人人参与,明确数字化转型方向重点。建立市、区、校三级联动的协同推进组织架构,市、区电教馆指导,学校边实践、边推广。

 

img6

计算机教室

 

3成立名师工作室,全市各县区20名优秀骨干教师加入,以点带面,联动推进。成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省级实践团队,持续深入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工作,创新应用场景,加强对教师、学生、家长使用平台的指导,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D:\系统缓存\WeChat Files\8f3f9f9acf8bb9d8c412515eb286ea8.png

成立名师工作室

 

(二)数字赋能、技术创新

学校坚持办学特色,用数字技术赋能“双减”实现“三提”转变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创新学习方式

学校2017年经政府投入,开启智慧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立足核心素养,以生为本,将信息技术运用不同教学环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课前发布微课、学前检测课上内容课外翻转,学生学习方式更加个性,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课上根据课前检测精准教学,学生互助交流、人人参与,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结果当堂数据分析,学习效果显而易见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img8

img9

智慧课堂教学

 

2、创新教学模式

英语专递课堂公益基金会提供“北美外教进乡村课堂”公益活动,3至6年级的学生在英语常规课程之外,每周“专递课堂”的方式和外籍教师线上互动,共上英语口语课,在纯正的全英口语中快乐学英语。

语数英“高效课堂”。教师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名师教学资源,作为自己教学活动的引导、参考和拓展,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乡村学校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度开展。巧妙应用智慧中小学APP,建立群组、推送资源、布置任务、答疑解惑、反馈总结,帮助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开展项目化学习,转变教和学的方式,拓宽教学的广度和维度 

 

img10

英语外教课

 

img11

img12

应用国家平台教学

 

体音美双师课堂学校借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语数英教师采用“双师课堂”的模式,用大屏播放体科学等学科教学视频,视频名师教授专业知识,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互动,答疑辅导。线上线下结合、高效全面教学学习六年级科学课《蜡烛的燃烧》,教语文的周老师播放北京市西城区白老师的教学视频,成功教授小学科学课。科学实验最小代价、直观呈现在课堂上。音乐课,数学老师负责播放、暂停几个简单的操作,组织学生跟着视频中的专业教师边学边唱边做动作,学生又唱又跳手舞足蹈的轻松学会了《其多列》这首曲子运用双师课堂的模式发挥名师辐射作用,学校教师跨学科开展教学,解决了小规模学校专业师资不足的难题。

 

img13

科学课

 

img14

音乐课

 

img15

体育课

 

3、创新课后服务

学校依托信息化资源,借助平台开展课后服务,为乡村孩子“加餐”,使“双减”在乡村学校更好的落地。弥补乡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困境,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结合平台资源和家长学生问卷调查,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魔方、围棋、机械、建筑、恐龙、话画6门特色课程。下午3点半以后,全校97名学生按照事先在APP中完成的“课后服务”选择的课走班上课。教室里,视频里的老师教专业内容,学校的老师组织学生操作互动,答疑解惑。这样既减轻了学校老师的课余负担,又让学生享受到了专业的课后服务内容。

 

img16

应用平台课后选课

 

课后服务还可以向2小时以外拓展。教师应用平台中链接的国家博物馆、数字科技馆,让乡村孩子在课余时间足不出户畅游在各个场馆间,拓宽知识,增长见识。彻底解决了学校课程资源不足的难题,真正让技术赋能教育。

这种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新模式,以较低成本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深度覆盖,帮助学校在课后服务的品质上做加法,在部署难度上做减法,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4、创新社团活动

学校结合信息化资源和硬件建设,挖掘教师潜力,动员教师通过线上学习,实践摸索等方式自学一门特长,“五育并举”创新开设了多样的社团活动。

 

img17

智慧中小学社团群

 

创客社团进校园。先是开设了乐高社团VR虚拟现实体验社团和科学社团。为了让社团内容得以升级延续,学校又积极申报市科技创新实验室,建成3D打印、激光切割、开源电子、图形化编程、机器人开发等多个项目的创客社团。所有学生都能免费参与其中,信息素养得以提升,综合素养得以锻炼。学校还计划在寒暑假开放创新实验室,服务辖区居民,辐射周边儿童,让更多孩子受益。

 

img18

用国家平台开展课后服务

 

img19

VR体验

 

img20

机器人竞赛

 

食育劳育进课堂。九阳公益基金会帮助学校建成食育工坊,完善学生食育教育数字课程内容。学校兼职教师参加线上培训,每周五下午用课程数字资源对学生进行食育教育,学生结合所学,把自己在劳动基地小菜园里收获的瓜果蔬菜进行烹饪,通过动手实践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培养了适应社会需求的新时代接班人。

 

img21

img22

食育劳育课程

 

5创新德育教育

学校整合资源,创新设计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10大应用场景外的“德育教育”应用场景,赋能学生德育教育。以平台“德育”板块资源为主,整合平台“课程教学”栏目中的道德法治课程,用“地方频道”湖南省资源作为课堂的拓展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党的接班人的家国情怀。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栏目,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家校沟通,家校共育护航学生茁壮成长。

6创新教师研修

秉承”研——训——用”一体的培训思路,运用数字化平台开展校本教师培训和跨区域线上教研活动。学校教师在课前观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程教学”板块中的精品课视频,自主学习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学会优质学校教师的职业规范和隐形知识,获得自身发展的良好营养。教研组通过“教改经验”、“暑期研修专题”等栏目内容开展集体教研,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教师在群组和教研组中互助研讨,共同成长。参加线上专家讲座,参与线上学习课程,专家诊断、名师引领,加速成长。

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为乡村学校培养一批优质教师,打造专业化智慧型的管理团队,实现“自我造血”,促进教师转型、学校转型和课程观念转型。

 

img23

img24

德育教育

 

D:\系统缓存\WeChat Files\d034f12fd749a88cf5f6d02d4201367.png

线上教研

 

img26

智慧平台应用校本培训

 

(三)项目管理、应用为王

鼓励教师理论实践相结合,坚持应用为王。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在大赛活动中快速成长,增长教育智慧培养骨干名师,加速促进学校数字化转型。如本学期,学校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为主开展实证研究,精心设计方案,精细开展实践,精巧分析数据,以提炼“智教慧学”应用的有效路径与方法,全方位证实对于转变教学样态、促进学生参与、提升学业质量的效果,为后续推广应用提供案例支持。

 

D:\系统缓存\WeChat Files\4852e6f2c807457b47cef31e9a551a1.png

国家平台应用经验分享

 

在数字化转型中学校率先尝试,智慧课堂教学生机比达1:1,为保障师生利用数字平台和资源开展及时、深入、有效的互动,学校每年固定投入,确保校园网络流畅、设备充足调动教师作为国家大平台建设者的主人翁意识,先行尝试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智慧中小学APP,为平台提出建议意见近30项,师生、家长注册率100%,行政班群组开通100%,应用率全市排名前列。

 

img28

img29

智慧课堂宁夏示范课

 

img30

国家平台师生注册情况

 

学校将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社会关注,引进公益项目,持续做好硬件环境建设工作,保障师生数字化教学日常应用。

 

img31

国家平台“双师课堂”应用流程图

 

三、工作成效

1课堂教学独具创新

学校教师在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中深耕创新,在省、市行业带动引领。朱宏燕、王晓云老师信息技术融合课获国家创新理念融合课二等奖,朱宏燕、李滢、阮萍三位老师参加河南省信息技术融合课大赛获一等奖朱宏燕参加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获一等奖第一名,在全省“融课堂”活动中做现场观摩示范课。朱宏燕老师入选河南省“名师上优课”、“名师说优课”活动,作为“大家谈精品课”活动讲师团成员从“助力乡村教育”、“提质课堂”、“丰富课后服务”的角度详细阐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功能作用在全省推广

 

img32

img33

D:\系统缓存\WeChat Files\bad311a1c82072d79331a9b6d7f0767.jpg

 

2、课程体系独具特色

校用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形成了“1+2+X”的贤山特色课程体系。结合社团活动和课后服务建立了长期课程15个,阶段课程9个,微课程15个。不仅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而且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通过自主选课、走班上课的方法,每名学生每学期都能参加至少1个社团,2个课后特色课程和X个主题活动。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打造高效课堂,丰富课后服务树立了典范,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推广模式。

在贤山小学,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培养,生命个性得以张扬,特色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最亮的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img35

贤山小学课程图谱

 

img36

机械课

 

img37

魔方课

 

img38

围棋课

 

3创新模式备受关注

贤山小学应用数字化手段助力教学,为乡村孩子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彻底解决学校优质资源不足、专业师资不足的难题,真正让技术赋能教育。2022年1月,这种用技术手段创新开展课后服务的方法,被央视新闻《朝闻天下》栏目报道,刊登在2022年《半月谈》第二期中,并在《半月谈》官方微信公众号中详细报道,被收录在教育部网站“聚焦双减”工作专栏中。2022年3月,在全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期推进会上,校长朱宏燕受邀作为教师代表做现场展示,向省教育厅毛杰厅长汇报学校信息化工作,得到毛厅长的认可和称赞。2022年8月,朱宏燕老师的案例《微校走进大世界》被选为教育部信息化2.0典型创新案例,作线上交流展示。2022年学校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校。

 

img39

央视《朝闻天下》报道

 

img40

教育部网站收录

 

D:\系统缓存\WeChat Files\a459c1a6b7e72df5ecaf885f7d73285.jpg

向毛杰厅长现场展示汇报

 

四、工作经验

1、领导重视是数字化转型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市区电教部门从资金投入、教师培养、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指导学校做好规划设计、定向培养骨干教师、定期组织观摩学习,为学校数字化转型铺平了道路。

2、优秀团队是数字化转型的必备条件。强校必先强师,学校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一支理念先进,教学扎实,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学校先后培育省级名师2人、市级名师5人。成立朱宏燕教育信息化名师工作室,扩大辐射推广范围,吸纳全市各县区骨干教师20余人,为学校数字化转型增添了力量。

3、资金支持是数字化转型的根本保证。学校善用信息化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主动出击争取社会资源。累计筹措资金200余万元,实现教育数字化从零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态势。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引进项目,先后与科大讯飞、希沃马云公益基金会、九阳公益基金会、蒲公英基金会、飞象星球等企业和公益组织合作,提高校园软硬件水平。从市科技局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保障学校创客教育迭代升级。

 

D:\系统缓存\WeChat Files\eaf78624bf7b58d5ccd7949edd2ea2d.jpg

入选教育部2.0典型案例

 

贤山小学作为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顺应时代浪潮,善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学校发展困难,在数字化转型中勇立潮头,在工作中积累经验,走出一条“贤山特色”的办学道路。但面临时代的快速发展,学校仍存在教师精力有限、社会事务挤占教学时间等问题总的来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伴随“双减”落地,对乡村学校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

 

img43

 

贤山小学将秉持应用为王的理念构建教育新生态,服务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和精细化管理;深度应用技术赋能,促进新兴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力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