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的博雅教育育人新模式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
一、工作背景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始建于1950年2月,2009年以来学校引入高品质发展的办学理念——博雅教育,一直践行博雅教育的中国化,学校确定了“民主、公开、规范”的治校方略,明确了“五个一”的学校管理思路和“四种素养”“五项技能”的具体育人目标,经历了四个“三年发展规划”:第一阶段“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居安思危、三足鼎立”,第二阶段“保持规模、稳定结构、精耕细作、培育特色”,第三阶段“出名师、育英才、上水平、有特色”,第四阶段在智慧教育理念引导下,由“三治”(校长治校、教师治教、学生治学)到“三智”,实现“校长智校、教师智教、学生智学”,高效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未来,我们希望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好智能技术为教育改革带来的科技“红利”,进一步优化个性化学习手册和精准教学智慧课堂系统的融合应用,以作业改革促进教学能力提升,以大数据应用促进精准教学,让大数据成为建构高质量校本资源体系、完善科学评价路径的“良药”,打造信息化教学的“博雅七中”。
开展数据驱动教学的深度探究,构建数据驱动教学实践共同体,探索数据驱动教学评一体化新模式,传播数据驱动教学文化,为“三新”实施背景下学校落实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提供参考,积极探索学校大脑应用价值,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工作举措
(一)工作思路
“博雅教育”,前几年我校提出教学诊断、资源整合、三度教学等相关理念,从2016年,我校进入新的阶段,学校将智慧课堂从引入到成熟运用,现在我校过渡到了“大数据驱动下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系统。
1.顶层设计,整体推进
基于博雅教育理念,立足培养目标,顶层设计,协调行政、教师等教学实施主体,整体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建设、课程管理、教学改革、考试评价、资源开发、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专业支撑和条件保障。
2.问题导向,专项研究
围绕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研究,突出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及时解决课程推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3.积极探索,重点突破
基于学校发展的基础与优势,在学校管理、学生发展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形成有效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机制。实现重点突破。
4.以评促建,示范引领
通过自我评估,梳理工作进展,总结经验成果,发现先进典型,诊断问题,研究解决对策,促进改进完善,为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品质提升提供新经验,发挥示范、引领、辐射结对帮扶作用。
(二)技术建设方案
构建学校应用总体架构、支撑所有业务应用的基础运行环境。建设以中心机房为核心节点、连接所有教学班的校园网,形成一个信息互联、资源共享的基础构架。
基于博雅教育平台,汇聚教、学、研、管、评等应用和数据,满足老师、学生、家长的常态化应用,通过学校大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报告,为班主任、教师提供面向教育教学的数据分析与数据服务,为学校管理层提供教育决策支撑。
总体架构设计建立在统一规划博雅教育体系之上,提供完整的技术支撑服务,保证信息资源、业务应用、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运维体系各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方便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消除资源建设的无序和重复,推动信息系统的集成和整合,保障基础运行环境的安全和稳定,提升技术支持和运维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平台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1、设备层
基础设备层即基础运行环境建设,通过超融合计算系统、平板管控系统、物联网接入系统,从数据传输、计算、安全等方面,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稳定高效、易用实用。
2、平台层
平台层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为各个应用子系统提供全局统一基础性支撑服务,使各信息系统能够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协同,通过支撑平台构建教育信息系统统一的公共软件环境,更好地满足学校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平台支撑层包括基础支撑服务、数据支撑服务、教育资源服务等。
3、能力层
能力层整合内、外部各类教育信息资源,按照统一标准,建立不同粒度、不同主题、不同维度的信息资源库,完成从“数出多门”到“一数一源、数入一库、数出一门”的转变,真正实现横向集成、纵向贯通、全局共享的信息资源及服务中心。标准数据层主要包括教育数据资产、数据指标模型、学科知识图谱、数据自主分析。
4、应用层
应用层是各类教育应用系统的集合,应用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服务对象的需求,选择优先支持的业务并统筹规划应用系统建设,为教育决策、教育教学和公共服务提供全面的应用功能支撑,进而实现教育教学个性化、教育管理精细化和教育决策科学化。
5、访问层
访问层是面向最终用户的统一入口,访问层在集成各个应用子系统的数据、功能和服务的基础上,通过空间及公共服务平台的方式,为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家长、学生等各类用户提供各自所需的教育信息化服务。同时面向最终用户提供多种访问渠道,包括多种终端设备访问形式。
6、标准与规范体系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主要从管理、业务、技术等方面综合考虑,是各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标准规范体系主要包括信息资源标准、业务应用标准、技术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和管理标准六部分内容。
7、多层级运营体系
建立“以制度为基础、以流程规范为保证、以技术工具为手段、以服务支持为后盾”的运行维护与技术服务体系,及时完成对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控和运行问题的及时处理,支持应用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持续运行;同时,通过统一的服务平台、可行的管理制度以及运行维护技术支持队伍的建设,实现运行维护工作的智能化和高效率。主要包括运行维护服务制度、运行维护服务工作流程、运行维护服务组织、运行维护服务队伍、运行维护技术服务平台以及运行维护对象。
(三)制度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先进、成熟技术,坚持需求主导、深化应用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设计、规范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1、需求导向、分类施策
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聚焦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实现从供给导向至需求导向转变,因事制宜,有效满足需求。
2、以人为本、普惠全体
“以人为本”旨在增强涉及人员获得感、体验感、幸福感,提高服务效率,突出重点,优化资源利用率,鼓励自主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创新数据个性化应用,让建设成果惠及全体参与者。
3、统筹规划,资源共享
对现有数据资源的进行统筹规划和全面梳理,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目标,着力打破部门界限,加强数据共享,逐步有序推动数据的开发利用。
4、全面管控,确保安全
以安全可控为目标,在现有政务网络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础上,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
5、集约优化,协同联动
整合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深入了解各部门业务信息化需求,充分激发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制度衔接,促进纵横协同、上下联动。实施推门听课、教研组每周教研会召开、每周行政会汇报、教师增值评价评定、学生阶段工作汇报等。
(四)团队建设方案
学校成立大数据中心,支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和应用,为课堂观察、教学评价提供依托。大数据的核心是数据挖掘和知识生成,大数据中心就是要打造学校的云端大脑,建立学校的神经网络,用数据说话,让事实发声,服务于管理,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科研。
三、工作成效
学校结合自身特色,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构建学校大脑,科学合理利用学校整体数据,满足各部门需求,为师生们提供数据服务,为学校领导提供全局性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通过理论框架模型的试点验证与迭代优化,促进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最终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教师职业理想教育,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弘扬高尚师德,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学校大脑进行教师队伍发展情况分析,从教师队伍的基本信息、师徳师能、教学情况、教研科研、育人成果、职业发展、工作绩效维度入手,综合分析全校、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发展情况,为学校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教师发展分析报告,通过汇聚教师基本信息、教师教学信息、教科研信息、学生成绩信息等多个方面数据,形成有效的教师发展分析依据,生成各层级教师发展报告。方便学校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年级进行教学师资力量配备、学科进行协同提升、班级进行教学管理、教师个人了解自身。
(二)建立质量共同体
年级质量共同体:以年级长为核心。年级管委会协调各个学科,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学科利益服从年级整体利益,统筹时间、资源和人力,协同作战,力争整体利益最大化。
班级质量共同体:以班主任为核心。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结合班情,科学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地提高薄弱学科教学质量,团结协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班主任要重视班风建设,以保持良好班风促质量提升。
学科质量共同体:以备组长为核心。备课组长依靠学科教师,在自由、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聪明才智,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减少认知冲突、情绪冲突,培育与其他成员的信任关系,实现知识的共享,共同提高学科质量。
(三)运用管理模型,加强质量监控
教师增值评价旨在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反映教师教学、班级管理、教师教研、重点培优等过程执行情况,通过将学生成绩进行加工、挖掘、分析,以实现教师的多维、量化、公平的评价目标。在教学上,对任教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班级进行相对评价;在管理上,对全年级班级进行统一评价;在教研上,对于不同科目的教研团队。实现有效的教学成果评价,促进多元化行政管理,有效推动教学进步。
(四)开展活动激励学生
适时开展经验交流会、综合节表彰会、名家讲堂、励志讲座、班会、家长会、誓师会、心理调适等活动,用活动点燃激情,用活动启迪智慧,用活动净化心灵,用活动陶冶情操,用活动凝聚力量,用活动提升素质。
(五)建立导师制
以年级为单位、以班级为小组、班主任为组长,全体任课教师都参与的班级导师制。学校大脑通过对学生阶段学习成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精准回溯,如课堂互动、作业完成、出勤、实践活动、课堂纪律、自习辅导、就餐规律性等影响因子分析,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关注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家庭贫困学生、单亲学生、问题学生,帮助学生自主设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使学生在思想、学业、生活、心理等方面得到深入全面的引导,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学优生:组织学科社团,开展课外活动,补充拓展、探究、项目式学习,培养质疑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给予学优生更大的自主合作学习时间和空间,促进其充分发挥潜能。
踩线生:分析薄弱学科、薄弱知识点;分析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分析学习环境和心里状况;利用导师制,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
学困生: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尊重个性,激发自信;爱心培育,品格感召;循循诱导,激励为主;多方协作,同步教育。
(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大脑通过对学生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学业变化等数据,基于各因子对学生心理变化影响,定期形成心理干预学生报告。班主任、任课教师、导师、心理健康教师精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挫折等问题,定期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心理困惑,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力,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
四、工作经验
利用大数据学校大脑,提高了我校教师数据意识与数据处理能力,引导我校教师从关注学习结果转向更多关注学习过程,并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持续观察和评价,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改进学习习惯,优化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思维水平,提高学习能力;丰富评价的内容和视角,推进过程性评价。但利用大数据技术等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质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还需要持之以恒地试错、总结和创新,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和赋能。
1.经验式变精细化,大数据技术助力精准教学:全流程采集学情数据的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经过 “沉淀”,将考情分析、学情数据、校本作业、校本试卷、专题知识点等资源根据多维度标签,在精准教学系统内“哺育”壮大,高质量校本资源体系初具规模,因校制宜的精准教学模式在探索中日趋成熟。
2.管理模式转变:学校大脑能够及时推送数据汇聚、资源共建、学校发展、学科建设、教学动态、教师评价、学业负担信息等资源,并可结合知识点深入分析教学难点、重点、考点、薄弱点,推动管理模式由依靠经验转变为依靠精准数据,靠数据管理。
3.教学效率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智慧课堂教学系统能够帮助老师将“测、练”数据“云化”,动态流转到“教、学”环节,及时实现“以学定教”。
4.建成优质资源:优质试题资源以及备授课资源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通过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提高教学成果的复用性,满足师生个性化需求,有效支撑教与学活动开展。
5.服务个性发展: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学生各方面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精准刻画学生画像,形成学生成长报告,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全记录。
未来,我们希望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好智能技术为教育改革带来的科技“红利”, 开展数据驱动教学的深度探究,构建数据驱动教学实践共同体,探索数据驱动教学评一体化新模式,传播数据驱动教学文化,为新教材、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学校落实新教学、新评价提供参考,打造数据驱动的“博雅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