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
一、工作背景
(一)实施背景
1.新时代教研工作面临新要求和新任务。信息化是教研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尤其是2016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出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使教研工作积极应对教育现代化的新挑战成为新时代的新要求。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省课程中心”)正视信息化对于重组教育资源、重塑地区教育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审视基础教研工作的定位、内容与形式,立足本省实际,打破固有模式,积极探索教研信息化的实践路径。
2.传统区域教研与新要求、新任务不匹配。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的区域教研普遍存在方式单一、优质资源缺乏、受益教师有限、持续动力不够、互动交流不足、舟车劳顿不便等问题,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教研工作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另外传统区域教研在疫情的特殊时期难以发力。
基于上述原因,省课程中心联合河南省中原教育大数据研究院(以下简称“大数据研究院”)专题研发了河南省远程互动教研平台。
(二)平台介绍
河南省远程互动教研平台(以下简称“互动教研平台”)是以“依托教育、服务教育”为宗旨,以开展优质高效区域教研活动为指向,以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中国联通运营商提供的专线线路,接入省级节点控制系统,形成高清可用、高质传输,集跨时空性、高清晰性、近真实性、深互动性、多层次性、宽受众性于一体的省域信息化联动教研平台。互动教研平台改变了网络信息单向传递的视频模式,突出互动性,可以满足多方互动的各级教研会议召开、教研活动组织、教育扶贫活动、优质课展评、教育质量监测等应用需要。教师只需从办公室来到互动教研平台接入点,即可与远在几百公里外的教育同行进行互动交流,其他地区的教师也可通过平台同步观看,同步交流(图1)。
图1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老师在该校录播教室课,驻马店市教研室教研员远程点评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平台建设的省互动教研体系,使市、县、校在省级教研的统领下,形成资源共享、各有分工、指向明确的合力;基于平台建设开展的远程互动教研,集网络教研优势,凸显互动性,成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研活动的有效补充。近四年来,致力于解决以下问题:
1.如何让优质的教研资源普惠更多学校和教师?
在广大中小学教师眼中,以省级优质课为代表的教研活动资源质量是上乘的,但近距离参与或观摩的机会是有限的;原来以省教研员为代表的教育教学专家与基层教师的交流的机会有限、深度有限。互动教研平台打通专家与教师空间上的阻隔,使足不出市、足不出校就能参与省级互动学习成为现实;使省级甚至国家级教育教学专家与县(区)级教研室、农村一线教师联合开展教研活动成为现实;使教研工作更便捷、更专业地服务教师发展、服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变得可操作、可落实。
2.如何利用互动教研平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我省各地的教育发展条件不均衡,网络教研资源相对分散,利用效率不高。互动教研体系发挥省级影响力,组织全省名师、名校通过平台支教帮扶,设置专项区域教研和县域帮扶项目,如省级引领的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县域教学质量提升专项活动、革命老区专项帮扶行动等,为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均衡贡献力量。
二、工作举措
(一)以互动教研平台为支柱,建设全省网络教研体系
互动教研平台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质高效开展教研活动为宗旨的省级信息化教研平台。本着自愿申报的原则,由省课程中心牵头,科学决策,推动“省-市-县-校”四级远程互动平台体系建设。
省课程中心先后印发《关于做好河南省远程互动教研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在第二批试点单位开展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组织省直管县等地基础教研部门接入平台的通知》等文件,为各地参与平台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自2019年1月25日在省课程中心举办的学术沙龙活动上首次公开亮相后,互动教研平台凭借其非凡表现,迅速在全省建立良好口碑。截止2022年11月,平台接入单位已达575个,覆盖全省85%的行政区,省教育厅、省电教馆、省教科所、三所省内高校、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均已建立平台节点,初步实现全省及省外名师、名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在平台的汇聚,同时可将名师资源输送到80%以上的县区及部分乡镇。未来各省级校本教研实验学校、多文本阅读实验学校也将被纳入平台体系建设范围。
(二)以规范科学持续为准则,创立网络教研管理保障机制
基于创新教研机制和转变教研方式的考虑,以管理规范性、组织科学性、方式有效性、活动持续性为工作准则,省课程中心大胆革新,在软件建设上形成了全省网络教研管理及保障机制。
在队伍建设方面,省课程中心成立了由主管主任为组长,科研部门、信息技术部门、办公室及大数据研究院相关同志在内的远程互动工作联合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互动教研日常管理及活动组织工作。
在机制建设方面,省课程中心密切联系我省中小学校及各级基础教研室网络教研发展实际,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下沉为重点,于2019年7月从管理目标、管理原则、组织管理、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开创性地制订了《河南省远程互动教研工作管理办法》,其中在组织管理方面,对职责分工、活动管理、经费管理等内容进行了细化。
在活动组织方面,为促进互动教研平台网络教研活动规范化、专题化、系列化开展,省课程中心不仅制定了《河南省远程互动教研平台年度工作要点》,还兼顾常规教研与专题教研,研究出了互动教研平台“七步”活动组织流程(图2)和互动教研平台“七定”活动操作流程(图3)。同时为更好地实施活动过程性管理,省课程中心研制了“发送回执-会前点名-会后反馈”的点名制度,对网络教研活动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图2 互动教研平台“七步”活动组织流程
图3 互动教研平台“七定”活动操作流程
(三)以教育发展关键问题为导向,开展精准网络教研活动
秉持“以优质活动促进提升,以高频输出催生发展”的理念,省课程中心聚焦教育热点及关键问题,破解疫情状态下的教研难题,依托互动教研平台开展多场次针对性强、导向性强和示范性强的教研活动。
在平台应用方面,一方面不断优化课例观摩、专家报告,学术沙龙、会议研讨、教师培训等常规教研活动,使之有专题、有计划、成系列开展。自2020年以来互动教研管理办公室每年都组织各学科报送年度省级网络教研活动计划并面向全省发布相关文件(图4)。另一方面,挖掘出平台的展评功能,开发出评审活动异地并行的方式。如,2020年5月,省课程中心利用平台成功地组织了全省校本教研优秀案例集中评选活动。活动地点被分成三类——汇报地点、评审地点和观摩地点,参评者、评审专家、观摩者,无需出远门,就能近距离参与到评审活动中。广大专家和教师对这种评审方式给予高度肯定。
图4 2022年部分月份互动教研平台省级教研活动文件
互动教研平台功能的拓展又推动着网络教研活动主题的丰富(图5)。目前我省基础教育所有学科均能利用平台开展常规教研和专题教研。其中专题教研主题涉及核心素养培育、育人方式改革、“五育并举”、作业设计等10个方向。近两年,基于互动教研平台的活动逐渐系列化,如优质课展评系列、教学成果奖培育系列、“双减”系列、“双新”系列、劳动教育系列等。
图5 互动教研平台的功能拓展丰富了教研活动主题
(四)以品质提升、协同发展为重点,构建四层级网络教研共同体
四级互动教研平台体系不仅可以从省级层面向地市、县区、学校开展活动;而且可以为市、县、校际间提供跨区交流的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同时各地各校也可自主借助平台纽带进行合作教研。自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在区域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方面,我省本着“试点先行”的原则,先后确定小学数学和英语学科作为试点,并充分发挥地市学科教研员的组织核心作用,发挥省教研员的专家指导作用,开展了多层次教研共同体联动活动。目前已建成2个小学数学教研共同体(含三门峡市14所小学)、小学英语共同体(含鹤壁市9所小学和郑州市17所小学)、中学英语共同体(含郑州市10所初中)、高中英语共同体(含郑州市5所高中和许昌市7所高中)。开封、洛阳、三门峡、信阳等地的学科共同体,中学语文学科、中学物理学科的全省教研共同体正在建设中。
(五)以情怀担当、精准服务为突破,构建教育均衡发展帮扶新模式
针对我省各地发展需求特色与发展条件不均衡的现实,省课程中心积极推进平台教研活动的供给侧改革,形成了“菜单式+定制式”教研服务方式(图6)。“菜单式”教研突出普适性,“定制式”教研突出个性化。由省课程中心根据区域或学校提出的教研需求,设计个性化方案,提供针对性指导。
图6 “菜单式+定制式”网络教研服务方式
基于互动教研平台建设,我省还开展了对新县等革命老区的定向教研活动。构建了由省课程中心部分学科和新县教研室共同参与的学科帮扶工作组;组建了由学科示范校教师和各级教研员参与的革命老区专家帮扶团队(图7)。近3年来,在新县专项帮扶的基础上,又扩大帮扶范围,省课程中心联合省电教馆、省大数据研究院、省联通公司对新县、兰考县、汝阳县所有乡镇中心校、邓州市穰东镇所有教学点及确山县靖宇小学、卢氏兰草红军小学、辉县盘石头小学、百泉初中、济源王屋山中学等农村学校援建平台,设备费用超过500万元。
图7 2019年11月,省课程中心组织初中英语学科专家向新县开展远程送教活动
另外,为深入推动县域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2022年5月,省课程中心出台了《河南省远程互动教研平台县域教学质量专项提升计划工作方案》,构建推动均衡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扩大优质教研受益面,促进县域学科教学质量提升。
三、工作成效
(一)远程互动教研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全省教研信息化的基础
四年来,基于平台建设的我省四级远程互动教研体系(图8)已按规划基本建成,平台布局层级完备,覆盖面广。有省级层面的,如,省教育厅观摩室、省课程中心平台室(6个)、省研究院观摩室、省级支撑中心等;有市级层面的,如,18个省辖市教研室平台教研中心;有县级层面的,如,10个省直管县(市)平台教研中心、135个县级平台教研中心;有校级层面的,如全省公办高中接入点、省辖市2所市属学校接入点和每县区2所县属学校接入点等。全省一体化、同步化、跨时空的互动教研体系,创新了教研机制,转变了教研方式,进一步推进了我省教研信息化进程。
图8 河南省远程互动教研体系结构图
(二)远程互动教研体系的应用改变了中小学教研活动的生态
互动教研平台突破了常规教研的时空限制,尤其是三年疫情期间,许多现场教研活动不便开展,平台教研活动弥补了现场教研的暂时缺位,成为保证教研活动持续开展的有力依托。
依托平台的远程互动教研体系,使教研主体形成了相依共生的关系,形成了新的教研生态。主要表现在:建立教研信息平台,教研资源由分散走向共享;开展线上研究活动,课后教研向现场教研拓展;借助技术简化流程,教研活动参与由被动转向主动;展示教研过程信息,教研活动由形式化转向实效;全面分析教研数据,教研决策成果由泛化转为精准。
(三)远程互动教研体系的推进大范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对于远程互动教研体系的建构与运用来说,2019年是开局年,2020年是突破年,2021年和2022年是稳健发展年。四年间,优质的活动开展、积极的活动参与、良好的口碑评价、稳步的平台推进,展示着平台良性发展的历程。
据不完全统计,教研平台正式开通以来,已经举办省级、市县级、专项等教研活动546场(图9),涉及高中、初中、小学、学前教育所有学科所有学段。目前每场活动平均有120个单位参加,单场受益教师超过2000人,累计受益教师超过60万人次。
图9 河南省2019-2022年基于互动教研平台的各级网络教研活动场次统计表
(四)远程互动教研的效果赢得了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声誉
互动教研平台出色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关注和支持。2019年6月,时任教育厅厅长的郑邦山同志到大数据研究院视察平台项目,并给予高度评价。2020年基于平台的省网络教研活动案例被省教育厅推荐参加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会并进行经验交流。2021年7月,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会议评审过程中,我省利用互动教研平台组织专家分6组对参评成果同时进行远程答辩,平台的多场并行、及时互动的优势被专家们赞誉为“河南特色成果”。2022年2月,依托平台形成的成果被推荐参加“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公益博览会”进行交流,获得国内同行的赞誉。2022年基于平台的成果被评为“2022年度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四、工作经验
(一)具体经验
1.利用系统思维,搭建省域远程互动教研体系整体架构
在全省范围内建设大体量、宽受众的信息化教研平台,需要借助系统建设的思维,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和用户思维,对平台建设、活动组织、资源开发、技术保障、信息存储等进行统筹布局,建立各环节各司其职、指向一致、运转良好的平台组织架构(图10);另一方面以前瞻性思维,对整个工程进行中长期规划,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尊重感”“爱和归属感”“自我实现”得到满足。
图10 省-市-县-校四级互动教研平台架构
2.坚持协同推进,构建分工明确的网络教研活动管理系统
基于平台建设的省远程互动教研体系,分为省级、市级、县(区)级、学校四个层级。各个层级共同指向的是教研信息化,包含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和研究信息化。其中省级教研部门承担全省优质资源的存储与调配,组织与协调各级教研活动的开展;市级教研部门承担着辖区内区县教研活动的协调与运行,存储区县优质教研资源;县(区)教研部门承担辖区内学校教研活动的协调与运行,存储、加工辖区学校推送的资源;学校教研组承担教研活动的组织、信息的采集与接收等工作。四级教研体系协同分工合作,形成严密、高效的教研工作机制。
3.发挥科研作用,探寻基于平台的网络教研活动优化路径
聚焦“如何做好基于平台的网络教研”,经过四年探索,我们找到了优化教研活动的四种要素(图11):可靠的硬件设施建设是做成的基础、完善的规章制度建设是做好的保障、普遍的合作联盟建设是做强的动力、优质的教研活动建设是做优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平台“七定”活动操作流程。同时,还为“如何用好平台”注入科研的力量,2021年省课程中心批准立项一批平台应用专项课题,旨在集中力量进行专门化、专业化研究,向研究要深度,向实践要创新,向工作要发展。
图11 优化网络教研活动的四种要素
(二)不足与改进
1.存在的不足。理论支撑不足。由于该项目在全国基本上属于首创,无可借鉴经验,尚需建构基于平台应用的理论体系。经费保障不足。平台教研活动在线开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目前平台项目由于暂无专项经费支持,前期产生的费用多为研究院垫资,急需建立教研活动可持续开展的经费保障机制。
2.改进举措。加强技术革新。针对平台应用中存在问题和实际需求,开展平台在远程移动终端(手机端)及便捷互动操作方面的功能升级。加强信息管理。在省电教馆等技术部门的支持下,开发河南省远程互动教研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活动筹办、发布、预约、发起等信息化管理。拓展资金渠道。在网络教研的软硬件建设和运转经费等经费保障方面,需要多方筹措,希望在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潮流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省课程中心本着做好“四个服务”的原则,成功地构建和完善了省-市-县-校四级教研体系,建成了一个能解决技术问题的支撑平台,形成了两种服务方式,为三大教研领域强效赋能,找到了优化网络教研活动的四种要素,从五个方面改善了中小学教研生态,打造了激发生机、促进成长、改善生态的河南教研工作新模式,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破解教育均衡发展贡献了河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