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据驱动学校数字化转型加速
河南科技大学
一、工作背景
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持续加推下,河南科技大学信息化发展聚焦转段升级、融合创新两个核心要以,深入开展学校数据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数据驱动学校数字化转型加速。学校以“我i科大”智慧校园平台建设为重点,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打通信息壁垒,打造智能融合体系,无缝融合对接网上办事大厅,推出全新版本的“我i科大”APP、 PC融合门户。新版“我i科大”和一站式网上办事平台以融合汇聚的方式、无缝对接地呈现给广大师生,功能更加丰富、覆盖更加广泛,使用更加方便,构建了校园业务“统一入口、统一数据、统一消息、统一平台”的全新互动生态,为学生、教师、管理者等角色提供个性化智能服务,实现了数字化转型“一站式”服务。
二、工作措施
河南科技大学数字化转型建设推进机制以数据为核心,整合调动校内数字化转型力量,统筹基于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的数字化转型建设与管理,在实现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同时,也展现了数字资源的最大价值。河南科技大学具体工作措施有:
1. 多层级治理推进以数据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管理落实
为了推进以数据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管理落实,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布局,同时也为了日常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系统化。河南科技大学在数字化转型管理中推行多层级治理工作,将数字化转型管理中的角色分为三级进行管理,其主要职能与重点内容罗列如下:
(1)校领导、网络安全和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战略定位、发展布局、机构职责和专题谋划等顶层设计;
(2)党政机关、数字化转型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业务归口管理、专项建设管理、信息平台搭建等;
(3)各级学院、直属机构、学术机构、群团组织、教师、学生、技术保障人员等是数字化转型的应用者、执行者、参与者和保障者。
2. 强化流程管理
通过构建全校层面的统一化流程平台促进学校数字化转型规范化、高效化管理,把流程开发与使用作为实现数字化转型管理目标的主要抓手。一是为了有效避免各类数据填报的重复性、低效能问题,基于数据共享原则构建业务流程,基于不同的管理目标,制定不同的访问策略,实现数据同步提取与共享;二是在流程表单内部实现了数据的统一标准规范,在同类表单间、不同表单间互相借鉴影响,让数据标准逐步统一化,通过流程设计过程中对字段、命名、配置的具体设置对数据进行整理优化。三是强调流程基于管理目标与管理规范而建设,在具体业务依托流程的实现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并通过各环节审批权限设置实现不同权限范围内的审批协作与政务公开;最后针对不同管理需求的流程开发,在用技术语言实现管控的同时,一方面实现流程表单的浅显易懂、易于接受,另一方面尽可能缩短流程路径、集约审批分类,在流程管理过程中彰显数据的扁平化与精准化,实现流程表单的清晰明朗、简约全面、权责到位。
3. “注册管理”是数字化转型管理的规范集聚与推进创新
为了有效运用数据的系统思维理念与先进技术手段,让基于数据的教学科研与日常管理更加个性化、精细化、智能化,河南科技大学在数据治理工作中,强调“注册”管理,明确数据适用范围、用途方向,实现数据归集归类。对全校所有人员数字身份和业务状态的注册管理、所有数字化转型服务和IT资源管理、各类人员的数字化关系管理、各类信息资源的授权管理等进行了梳理。最终确定需要予以注册管理的人员范围主要包括:在编教职工、离退休人员、外聘人员、各类学生(全日制学生、非全日制学生、留学生等)以及为学校提供服务的社会人员等,在实现类似于姓名、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等固定不变信息准确完整的同时,也授权职称职务、教学科研、进修深造等动态数据的及时更新,通过“数据确权”工作,落实各类人员的数字化关系管理、组织架构管理以及群组管理。
4. 信息资源资产化、数字化管理
信息资产是一个知识体系,作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来组织和管理。将信息资产共分为网站资产、软件资产、数据资产、硬件资产、课程资产和服务资产6大类。通过制定各单位信息资产白皮书,签订网络安全责任书等手段,落实学校信息资产,并将其数字化,进而实现对学校信息资产的系统化管理。信息资源的资产化、数字化是构建学校数据服务体系的关键一环,通过对学校信息资源的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可以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三、工作成效
1. 实现数据集成与共享,建设数据“资产化”管理模式
学校完成了各部门数据确权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数据权限范围、职责范围,解决了学校数据冗余性较大及数据唯一性较差的问题,进一步推动了数据在校内的有效流动,“一数一源”得到有效落实。目前学校学生权威数据和教师权威数据的准确率达到98%以上,学校90%以上信息系统已与学校数据资产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对接,数据资产管理平台数据总量62271425条,实际数据表总量122张,主题服务数据目录49个,数据接口数量81个,数据范围覆盖学校教务、科研、人事、财务、学生管理、一卡通、图书管理、国资管理等各个方面。
图1 数据资产管理平台架构图
2. 离退休人员及合作人员数字化转型管理
与离退休处合作,利用河南科技大学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实现离退休人员数据的管理。对历史数据进行整理,统一了数据标准、分配了管理权限、确定了离退休人员的使用权限;与教务处、人事处、研究生院、后勤管理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保卫处、校办产业办公室合作对我校合作人员数据进行治理,规范了其注册流程,明确其数据使用范围、用途方向。
3. 数据赋能,聚合智能服务升级体验,建立“大平台、轻应用”的基础服务架构
建立“大平台、轻应用”的基础服务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二 办事大厅体系架构
“大平台”是指校级的数据平台、服务平台。它的基础功能包括统一身份认证、数据标准管理工具、服务门户、一站式服务大厅、流程引擎、消息中心、微信管控、组织机构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等;
“轻应用”指在利用大平台的强大支撑能力,在完全遵守我校数据标准的前提下,通过网上办事大厅提供的SAAS化流程引擎、通用业务查询组件、数据采集器等功能,以可视化快速配置生成符合业务需要的,轻量级业务模块,起到补充和扩展业务系统,为师生提供复杂业务服务能力。
目前已实现学校学生基本信息、学生缴费信息、学生教务信息、学生辅导员信息、研究生导师信息、教师基本信息、教师党政职务信息、教师工资信息、项目经费信息、科研信息、教学信息等数据与网上办事大厅的汇聚共享,在“应用场景”的驱动下,形成“数据”与“服务”的双轮滚动,大大提升了网上办事流程表单填报及流程转交的便捷性。
4. 建立教学大数据监测中心
通过教学监测中心、教学大数据分析平台、移动监控平台的建立,与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深化教育大数据应用,实现教育业务管理、政务服务、教学管理等功能。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支撑体系,助力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改革发展。有效整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过程性数据,建立大数据中心,并建立数据清洗机制,经过深度机器学习,进行有效数据挖掘,最终能够能使数据可视化,完美实现专业建设可视化、课程资源分析、专业发展可视化以及预警等。
图3 教学大数据监测中心总体设计
四、工作经验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以数据为驱动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教育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教育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教育管理由单向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教育服务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以数字化转型支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河南科技大学实际,对数字化转型推进工作建议如下:
1. 加强教育管理数字化转型统筹协调
进一步明确我校网络安全与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职能、落实“三员”管理制度,加强教育管理数字化转型组织领导,加强教育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设计和制度建设,保障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到位。加强技术支撑部门与职能部门的协同联动,明确职责分工,共同保障河南科技大学教育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规范对数字化转型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招标采购和实施验收,规范信息资产的新增购置、日常运维和更新替代,形成信息系统名录、数据资源目录、服务事项目录和信息基础设施清单。建立教育管理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完善技术、服务和质量标准,加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间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标准的基础性作用。
2. 加强信息系统规范管理
新建信息系统立项应由数字化转型职能部门统一审核,落实集约建设、整合共享、安全保障等要求。规范信息系统互联网协议地址和域名管理,建立统一分配、统一管理、统一授权的网络接入认证制度。建立信息系统名录制度,定期开展信息系统普查,更新信息系统名录,排查非本单位互联网协议地址和域名(双非)的信息系统,清理业务应用脱节、资源长期闲置、运维停止更新的“僵尸”系统。
3. 推进信息系统深度整合、促进应用服务创新发展
制定信息系统开发运行的统一规范,加强信息系统深度整合和集约管理。推动统一开发管理,明确信息系统的技术框架、数据规范和接口标准;推动统一用户管理,实现基于实名身份认证的集中授权和单点登录;推动统一运维保障,实现信息系统集中运维和安全防护。通过建设网站群和通用业务服务平台,实现低成本、短周期、高质量的管理数字化转型应用开发,探索以提供应用服务替代建设信息系统,为本单位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促进教学与管理平台的深度融合,根据业务流和数据流推动信息系统的业务协同,全面支撑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环节。
4. 提高学校数据管理水平
加强学校数据规范管理,完善学校数据管理制度,建立数据标准体系,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使用处理、开放共享等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活动。基于数据应用和共享建立数据资源目录的动态更新机制,全面掌握学校数据使用情况;促进学校数据开放共享。坚持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推动学校数据共享。建立数据共享审核制度,明确各类数据共享属性和范围,规范数据共享工作流程。探索建立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制度,简化数据共享流程,促进数据有序流动;强化学校数据质量保障。建立数据质量评估制度,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合规性、一致性。探索基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的数据伴随式采集;提升教育数据管理效能,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推动教育科学决策、精准管理和个性服务。通过跨部门的数据共享,支撑招生计划、学生资助、安全防控等教育决策,提高决策科学性。通过促进教学数据和管理数据的汇聚和共享,建立教育大数据分析模型,全面、精准地掌握学校和师生情况,为教育评价、“双一流”建设等改革任务提供数据支撑。探索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行为分析,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5. 实现校务管理服务“一网通办”
全面梳理面向学校、师生、家长和校友提供的管理服务事项,精简归并不同层级、部门的同类事项,规范工作流程,形成办事指南。利用学校服务平台,推动管理服务全程网上受理、网上办理和网上反馈,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推动管理服务“减流程、减证明、减时间”,凡可通过共享获取和核验的数据,原则上不得要求用户提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探索建立信用承诺、容缺受理制度,最大程度减少管理服务前置条件、精简流程环节、缩短办理时间。
6.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责任体系,明晰各方职责。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重点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开展网络安全监测预警通报,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力。建立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定期组织审计,优先选用具有自主核心技术以及安全性达到要求的国产化产品。全面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重点保护广大师生和家长,特别是学生的个人隐私信息。
建立多方参与、共建共治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监督评估机制。建立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整合共享、服务等重点任务纳入对各部门的督导评估。构建以用户为中心,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用户评价和反馈机制,不断完善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建立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动态监测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定期发布评估报告,积极探索质量监测与效果评估的常态化、实时化、数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