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协会

融合 • 开放 • 协作 • 共享

河南工业大学一网通办建设

河南工业大学

 

一、工作背景

1.1 实施背景

随着我校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各种业务系统和用户数量在不断增加,网络规模也逐日扩大,访问控制和信息安全问题愈见突出,原有分散的“独立认证、独立授权、独立帐号管理”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及未来发展的要求。同时,我校前期已经建成了河南工业大学智慧校园信息门户、一网通办平台、教务、资产、财务、网站、OA、门禁等各类应用系统,这些应用系统在为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提供便捷的同时,系统间也存在着数据标准不一致、数据信息未实现共享、容易产生信息孤岛现象以及信息安全等问题。

当前,学校正在从传统的强调业务部门管理信息化向师生提供综合服务信息化进行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将后续信息化的建设与校级服务的能力提供与增强密切结合。若要进一步提升校级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就必须要为“服务”这件事提供稳定、成熟的信息化服务载体。所以,需要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全面规划和构建配合线上和线下服务体系的信息化融合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中,通过便捷的服务应用构建工具,高效的设计构建各类型信息服务、事项服务、流程服务、运营服务等多元化服务内容,从而覆盖校级师生综合服务。

事实上,对校级服务能力的提供与增强,不仅体现在内容上。更重要是,如何通过信息化的协同与支撑,全面评估和考量校级师生综合服务的效能。要想全面评估和考量服务的效能,意味着必须要能够高效的获取学校在面向师生提供的各类综合服务的过程数据。哪些推出的服务应用频次比较高,哪些服务在运转过程中流程耗时最长,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我们在后续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和实现的需求。

为此,坚持“扎根中原,立足行业,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为导向,以服务师生为宗旨,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统一、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集中身份管理和身份认证平台,提供一套可以整合现有与未来办事类业务流程的统一的融合型信息服务门户平台,建设一套能满足标准化、开放性、共享服务需求的统一数据平台,支持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变革,大幅提升校园治理能力,提供精细化的服务体验,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1.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搭建校级融合服务门户平台,全面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

建成统一的校级融合服务门户平台,并积极向互联网产品学习,打造成为灵活、智能、多元化的一网受理中心,面向师生的信息化服务应尽可能的归集到一门户当中来,梳理场景化主题服务,按照一个场景将与之相关联的服务事项进行归集,并通过智能导办引导用户进行相关服务事项的办理。

二、基于一云多端技术,做优做强移动端服务能力

PC融合服务门户相对应,构建校内统一移动服务门户“工大e网办”,推动移动应用全面向“一个门户”进行整合,丰富移动端多渠道(app和微信小程序),构建移动统一管控平台,实现对移动端渠道的统一管理。秉持开放的态度积极和社会资源沟通,并接入社会资源,将社会资源和移动校园相结合,进一步丰富移动校园,为师生在教学、科研、管理、思政以及校园生活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信息化服务

三、如何保持与时俱进,设计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一网通办”型办事大厅?

近年来,各省相关教育主管部门(浙江“最多跑一次”、上海“一网通办”、山东“教育服务、叫您满意”)纷纷出台围绕一网通办办事大厅建设实施方案。传统的高校办事大厅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学校结合实际,设计“一网通办”型办事大厅,将服务融合作为整体校园服务治理和效能提升的重要目标。

首先,通过技术保障校级数据通、流程通、身份通和消息通,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其二,通过技术保障师生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高度融合,形成高度价值闭环的服务体系;最后,能够将这些信息化服务载体与海量服务应用内容进行高度融合,形成平台载体+服务内容的高度融合服务融合平台。

四、重视数据融合,以数据驱动高校“一网通办”高质量发展

从全国高校信息化发展近十年的情况看,在这期间,基本上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完成了与数据融合相关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而这些建设的最终成果都无一例外的相似,即都是为了解决校内数据集成与共享难的问题。今天当我们回顾建设成果时会发现,数据集成是集成了,但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很多校级数据的完整性仍然缺失,数据的二义性仍然存在。这说明了我们并未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校级数据的融合。

正因为如此,学校需要在后续“一网通办”建设过程中,重点考虑解决关于数据融合难的问题,并将数据融合作为后续建设的重点目标之一。如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级数据融合,必须要能够站在智慧校园整体设计框架的角度去观察数据,而不是就数据角度看数据。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考虑校级数据的全链条建设与其他业务系统建设、各类服务应用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只有围绕从数据生产、数据管理、数据开放、数据消费以及数据质量管控的维度去进行数据融合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才能最终实现我校的数据融合。

以新建流程的数据为例,在流程建设初期学校就需要考虑如何将对流程所需数据统一获取,流程运行数据统一采集分析,流程结果数据统一回流。

五、持续强化中台,通过提升中台能力满足信息化服务快速构建和服务创新

高校“一网通办”的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学校信息化的建设需遵循信息化发展本身的规律,想要做好“服务”,就要能够为校内的师生提供规模化的,高价值的服务应用。而这些服务应用在实际构建和使用中,都将会需要调用大量的业务能力,包括流程能力、消息能力、事务能力、打印能力、支付能力、认证能力、运营监控能力等。这些能力对这些服务应用来讲,都是可规模化复用的公共能力。正因如此,这些公共能力就需要通过一种更加先进的封装、聚合、管理和发布的底层平台来进行统一调配,为此,需要强化校级业务中台的相关能力,服务于越建越多的“一网通办”服务,从根本上完成对学校各类业务能力的有效复用。

二、工作成效

一是通过融合型服务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消息发送平台建设,汇聚校内多个业务应用系统与信息资源,为师生提供内容丰富、个性多样的综合服务“一站式”平台。目前已实现包括OA、人事、图书、资产、教务、财务、科研等27个校级系统的一站式访问。目前已上线教师服务143个,学生服务28个,逐步实现学校“一网办、一窗办、一次办”。在学校今年迎新过程中为1万余名新生提供了线上迎新、线上选寝、报道、缴费等日常流程化管理工作,在疫情防控要求下,助力学校迎新工作顺利开展,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赞扬。

二是打造师生网上办事服务大厅建设,优化和简化办事流程,推广“工大e网办”app和微信小程序服务,着力提升综合服务质量。通过打造“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推动管理服务“减流程、减证明、减时间”,为师生提供“服务零距离,办事一站通”的全新服务体验,实现了师生办事“最多跑一次”。

截至目前,网上办事大厅已上线流程95余个,整合了27个业务系统,涉及12大类服务主题,业务覆盖校内10个单位,服务师生5万余人,覆盖在校师生比例超90%。“工大e网办”app现已整合学校主页、办文办事、移动服务等各类应用,其中服务教师的有143个,服务学生的有28个,已绑定用户超过5万人,在校师生覆盖率超过90%,已成为全校师生必备移动校园服务平台。

三、工作举措

3.1 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保障工作;

二是成立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信息化建设,实现管建分离,为学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各二级单位指定分管信息化、数据和网络安全工作的领导和信息专员,确保任务落实和沟通顺畅。

3.2 技术(规范)创新

从模块化的系统建设到平台(中台)化的智慧校园体系建设是近年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传统“烟囱模型”构建的数字校园体系下,应用系统建设一般包含核心引擎、业务模块、支撑模块、相关接口等,底层以三大平台为基础进行互通,在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逐渐被重新建构,以平台(中台)化代替模块化来重构业务系统,高度复用某些共性的功能,如消息、身份、用户、支付等,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体验。

 

img1

 

同时在安全方面,所有的服务、系统都通过门户实现聚合,所有对外的提供信息服务,一切都来源于门户,其他的信息系统、微服务都是支撑门户系统的模块。对于学校整体等级保护工作,场景得到极大简化,对外提供服务的安全一致化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img2

 

3.3 项目管理

在项目建设前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研、考察及校内专家论证,确定了智慧校园基础平台建设项目招标参数,按照招标程序,进行公开招标。

3.4 实施策略

地方高校的发展差异化较大,尤其是人员情况、资金水平等方面,因此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不能照抄照搬先进高校的做法,因为人员队伍、资金投入等诸多区别,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另外一方面也不能妄自菲薄,地方院校在资金、人才队伍上不如985、211学校充裕,但相对而言机制、体制较为灵活。这就需要开阔思路,借助运营商、银行、互联网企业的力量,巧妙地利用云服务、互联网中台、SaaS等新模式、新业态,探索出符合自身情况的独特路径。

同时在实施路径层面,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以师生痛点、用户体验为切入点,以业务管理、信息服务、决策支持为目标,分步实施,拉动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应用服务的全面完善与提升。

四、提升优化的思路措施

4.1 出台并推行信息化建设管理相关制度及标准规范

协同治理能力尚未成型,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运行不够顺畅,信息化建设评估、考核、奖惩机制还不完善。下一步重点推动制定并发布信息化建设相关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标准规范,进一步优化管理运行机制。

4.2 接入电子签章平台,打通师生跑腿最后一步

下一步考虑接入专业的电子签章平台,对于一些必须加盖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可通过电子签章平台进行在线签署,打通最后一步实现全程电子化,切实减少师生办事跑腿次数。

4.3 线上线下相融合,线下服务数据统一收归到融合服务门户平台

现阶段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线下服务,这些服务受其业务的特殊性的制约,是无法实现或没有必要实现完全线上化,对于该类线下业务需积极推动线上线下相融合,推行线上线下业务办理使用同一套业务标准,同一套服务评价体系,并将线下业务数据及效能数据统一收归融合服务门户平台进行处理。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