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一网通办建设
河南工业大学
一、工作背景
1.1 实施背景
随着我校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各种业务系统和用户数量在不断增加,网络规模也逐日扩大,访问控制和信息安全问题愈见突出,原有分散的“独立认证、独立授权、独立帐号管理”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及未来发展的要求。同时,我校前期已经建成了河南工业大学智慧校园信息门户、一网通办平台、教务、资产、财务、网站、OA、门禁等各类应用系统,这些应用系统在为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提供便捷的同时,系统间也存在着数据标准不一致、数据信息未实现共享、容易产生信息孤岛现象以及信息安全等问题。
当前,学校正在从传统的强调业务部门管理信息化向师生提供综合服务信息化进行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将后续信息化的建设与校级服务的能力提供与增强密切结合。若要进一步提升校级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就必须要为“服务”这件事提供稳定、成熟的信息化服务载体。所以,需要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全面规划和构建配合线上和线下服务体系的信息化融合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中,通过便捷的服务应用构建工具,高效的设计构建各类型信息服务、事项服务、流程服务、运营服务等多元化服务内容,从而覆盖校级师生综合服务。
事实上,对校级服务能力的提供与增强,不仅体现在内容上。更重要是,如何通过信息化的协同与支撑,全面评估和考量校级师生综合服务的效能。要想全面评估和考量服务的效能,意味着必须要能够高效的获取学校在面向师生提供的各类综合服务的过程数据。哪些推出的服务应用频次比较高,哪些服务在运转过程中流程耗时最长,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我们在后续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和实现的需求。
为此,坚持“扎根中原,立足行业,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为导向,以服务师生为宗旨,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统一、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集中身份管理和身份认证平台,提供一套可以整合现有与未来办事类业务流程的统一的融合型信息服务门户平台,建设一套能满足标准化、开放性、共享服务需求的统一数据平台,支持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变革,大幅提升校园治理能力,提供精细化的服务体验,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1.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搭建校级融合服务门户平台,全面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
三、如何保持与时俱进,设计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一网通办”型办事大厅?
首先,通过技术保障校级数据通、流程通、身份通和消息通,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其二,通过技术保障师生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高度融合,形成高度价值闭环的服务体系;最后,能够将这些信息化服务载体与海量服务应用内容进行高度融合,形成平台载体+服务内容的高度融合服务融合平台。
以新建流程的数据为例,在流程建设初期学校就需要考虑如何将对流程所需数据统一获取,流程运行数据统一采集分析,流程结果数据统一回流。
五、持续强化中台,通过提升中台能力满足信息化服务快速构建和服务创新
一是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保障工作;
二是成立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信息化建设,实现管建分离,为学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各二级单位指定分管信息化、数据和网络安全工作的领导和信息专员,确保任务落实和沟通顺畅。
在项目建设前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研、考察及校内专家论证,确定了智慧校园基础平台建设项目招标参数,按照招标程序,进行公开招标。
地方高校的发展差异化较大,尤其是人员情况、资金水平等方面,因此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不能照抄照搬先进高校的做法,因为人员队伍、资金投入等诸多区别,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另外一方面也不能妄自菲薄,地方院校在资金、人才队伍上不如985、211学校充裕,但相对而言机制、体制较为灵活。这就需要开阔思路,借助运营商、银行、互联网企业的力量,巧妙地利用云服务、互联网中台、SaaS等新模式、新业态,探索出符合自身情况的独特路径。
同时在实施路径层面,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以师生痛点、用户体验为切入点,以业务管理、信息服务、决策支持为目标,分步实施,拉动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应用服务的全面完善与提升。
下一步考虑接入专业的电子签章平台,对于一些必须加盖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可通过电子签章平台进行在线签署,打通最后一步实现全程电子化,切实减少师生办事跑腿次数。
4.3 线上线下相融合,线下服务数据统一收归到融合服务门户平台